2025-07-07
网上闲逛意外碰到一个博客,博主说她是因为看《甄嬛传》才知道“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”这句词,而最近搞岳飞史同才知道这句是岳飞写的。
啊我心中有一点默默的崩溃,就跟前阵子上豆瓣发现右侧的“话题”标签下面赫然是“生活中那些‘终不似少年游’的时刻”的崩溃一样。或者再往前倒一点,跟当初看到某个我讨厌的长毛象 KOL 引用刘过这首词的不爽感觉一样。
老实说我当然知道古诗词这种东西谁都可以引用,但是,二十年前自己默默喜欢的、这二十年间每当闲极无聊乱写乱画时必然会默出来的那些句子,变成近似刻奇的流行,又实在是让我忍不住地想炸毛。我自然也清楚“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”,我喜欢完全不能等同于我拥有。
对于前者,一,被著名抄袭作者引用这怎么也令人开心不起来吧,二,《甄嬛传》这种我觉得内核陈腐的东西偏偏近些年来被所谓“经典化”也让我尤其火大,三,有些人认识这句词居然是为了搞史同,我也不能理解……或许这是我的问题,虽然我看同人,但我真的很不喜欢一切基于真人衍生出的同人,哪怕是死了几千年的人也不行。甄嬛传大火的时候我也曾经跟着别人看过一些,并没觉得它有多么出类拔萃,也没有看到这两句被引用的片段,倒是知道流潋紫这个文盲不认识诗句只懂照抄匪我思存的笔误搞出“逆风如解意,容易莫摧残”(原句是“朔风如解意,容易莫摧残。”)等一系列笑话来。
对于后者,这几句词十几二十年我都没在小说和社交平台上看到它被引用,怎么这几年突然被翻出来?尤其是,被我瞧不上的、在心中还鄙视其没文化的人引为珠玉,这让我感觉它的光彩被讨厌的东西沾染了。我又何尝不知道这种念头不理智、不客观,可我控制不住!
完整的句子。
岳飞,小重山:
昨夜寒蛩不住鸣。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起来独自绕阶行。人悄悄,帘外月胧明。
白首为功名。旧山松竹老,阻归程。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
刘过,唐多令:
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重过南楼。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
黄鹤断矶头,故人曾到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